最 新 动 态

上海广播“非遗来了”融媒体项目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2023年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终评结果,共评选出10家先导单位、15个典型案例、15个成长项目。其中,上海广播电视台“非遗来了”融媒体项目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非遗来了”是上海广播重点打造的一个以非遗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媒体融合传播项目。该项目现已形成了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传播矩阵,包含广播、抖音、西瓜视频、阿基米德、话匣子、线下活动等,涵盖了音频、视频、图文等主要的传播样态。

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和迭代,“非遗来了”在广播、新媒体、线下场景三个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推出了一批传播效果极佳的原创内容,多项数据位列全国第一。目前,“非遗来了”总受众超过3亿人次,新媒体端超过2亿人次,在传统文化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

“非遗来了”抖音号现已成为一个以非遗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短视频头部账号。其视频内容涉及剪纸、皮影、面塑、舞龙等100多个非遗项目,地域包含了上海、安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该账号已成为全国非遗内容最丰富、涉及项目最多的抖音垂类头部,对传承和保护非遗、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非遗来了”抖音号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流量大、爆款多。其中,短视频《剪纸立体春字》单条播放量1.2亿、点赞超过250多万。单条视频热门区间排名抖音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非遗来了”抖音号开辟了新闻时事与非遗融合传播的创新方式。用非遗讲述新闻、以新闻热点带动非遗传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开辟了一种生动有趣的新闻传播方式。“非遗来了”曾先后推出三星堆考古、建党百年、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神舟十五号发射、足球世界杯等主题短视频。

账号还推出了系列非遗深度视频影像《非遗里的江南》。该项目跨越多地,探访非遗传承人,讲述匠心故事,以有深度、有温度的影像,讲好中国故事。

此外,“非遗来了”利用非遗创新表达,策划推出一系列红色皮影情景党课,用皮影讲述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原创的《红色电波》《保卫楠亭里》等多部红色皮影戏走进剧场、深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演出,还通过抖音、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进行了线上传播。寓教于乐、创新融合,这既是传统文化活态化传承的有益尝试,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方式。

除了新媒体端,广播非遗专题节目的播出超过300期,采访传承人200多位,其播出体量全国领先。

“非遗来了”融媒体项目坚守新闻理想,守正创新,在一次次媒体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中,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展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