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国家公园系列上新,《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12月12日开播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闽考察,首站就到武夷山国家公园。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同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百视通联合出品的超高清8K生态人文纪录片《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今天举行开播仪式,该片将于2023年12月12日起在东方卫视和东南卫视联合推出,百视通电视大屏同步播出。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着重打造的生态人文纪录片IP“我们的国家公园”系列第二部,入选广电总局“记录新时代”重点项目,也是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该系列第一部作品《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于2021年播出,广受好评,屡获国内外大奖。在今年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上,《我们的国家公园》第三季正式发布,也被列入广电总局重点项目。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全篇分为三集,每集45分钟,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彰显了人文之光,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该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王硕工作室携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纪录片导演,历时一年多共同拍摄完成。

纪录片将充分展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全貌,包括罕见的美景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新物种不断刷新。全篇三集中拍摄到了2022年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新物种“微小蘑菇”和2021年发现的新物种“武夷山对叶兰”。

 

 

片中还呈现了众多珍稀动植物,包括古老孑遗植物鹅掌楸、南方铁杉,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黄腹角雉、阳彩臂金龟、雕鸮等,以及以武夷山为模式产地命名的中国特有种——武夷巨腿螳、挂墩角蟾、崇安髭蟾等。通过一年四季的拍摄,全片记录了春夏秋冬的山水美景,尤其是地处中亚热带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十年来罕见的雪景。

 

 

生态美景之外,《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还真实记录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生活在国家公园内的当地居民,依靠着自然,同时也在守护着这方青山绿水。武夷山国家公园洋庄管理站护林员暨厚军,他的父亲是1979年武夷山成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最早的护林员。如今,暨厚军既是茶农,也是一名护林员,因为“有了生态,我们才有了各方面美好的东西”。






从上至下依次为武夷山的春夏秋冬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采用8K超高清全流程制作,从清晰度、色域度上,都为提升作品品质、升华主题表达,提供了强大助力。其中,用超级微焦距镜头展示的微小动植物形态和细节,如武夷山国家公园中的兰花、珍稀动物阳彩臂金龟等,都为观众带来更高质量、更加沉浸的视听体验。

 



摄制团队在武夷山最高峰黄岗山拍摄日出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先导篇(30分钟)于2022年11月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COP15-2)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期间,该片先导篇法语字幕版在当地展映,获当地民众认可。

此次即将播出的三集全片将更加全面地展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魅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纪录片还将译配成多国语言,进行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展示我们参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