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中国年轻人才流动新趋势
2024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近日在杭州召开。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在论坛上发布了《年轻人最爱的城市和街区——数据透视城与人新趋势》报告,从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多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切入,深入剖析了中国年轻人才流动的最新趋势。
趋势1: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绝对优势走低
经历了2000年到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后,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近5-10年内常住人口波动较缓,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多个减量年份。继2022年的短暂回落后,2023年,4座城市的常住人口重新回流。
从全国视角来看,一线城市的绝对优势已开始走低。根据智联招聘的毕业生流向数据,北上广深吸收全国毕业生的比例近5年内下跌了4.53%。2023年,广州受益于全国规模第一的大学生规模、较低的生活成本,成为仅次于北京的毕业生首选就业地。上海、深圳的毕业生首选就业指数已被新一线城市成都反超。
趋势2:强省会成为腹地人才集聚支点
以成都为例,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共有外地户籍的常住人口683.49万,其中534.13万人来自四川省内,占比近80%。2000年至2023年,成都在四川省内的人口首位度不断提高,成都常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13%升至26%。
省会对本省人才吸引力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以成都、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地区为代表的省会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加强;武汉、合肥等部分中部地区省会吸引力相对稳定;以西宁、哈尔滨为代表的省会相对来说产业竞争力较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就业吸引力下跌明显。
趋势3:19-24岁“新新年轻人”有新偏好
报告分析显示,“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主要省会城市仍享有人口红利的规模和年龄结构优势。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持续拥有青年人口红利,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青年人口占比超过30%。部分人口大省如“山河四省”地区面临严重的青年流失问题,年轻人结构占比通常低于20%。
进一步聚焦将对城市未来活力产生重要影响的19至24岁的“新新年轻人”,会发现他们的流动趋势也有显著变化。
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为例,报告运用区位熵算法分析了各城市的年轻人优势度。尽管大湾区具有年轻人的存量优势,但最新数据表明其对19至24岁“新新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减弱。相比之下,部分长三角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优势度正在上升,例如南京和金华超过了广州;杭州和合肥逐渐追赶上深圳;嘉兴和常州则超越了大湾区的佛山和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