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从“品质东方计划” 看东方卫视“微短剧+”的野望

10月10日,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创作者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上海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微短剧播出平台和制作机构等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微短剧行业更广阔的前景与无限机遇。以下为《广电独家》的相关报道。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小身材的微短剧,正加速激发出大能量。

10月10日,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创作者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上海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微短剧播出平台和制作机构等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微短剧行业更广阔的前景与无限机遇。

入局微短剧的东方卫视,在创作者大会上祭出“双响炮”——10月13日,“综艺创新”行动成果——全国首档微短剧+综艺创新节目《开播!短剧季》将拉开帷幕;10月14日,全国首个日播微短剧展播带“品质东方·微剧场”将在东方卫视周间黄金时段正式开播,首批12部“小而美”的品质微短剧也将登陆大屏。

 

 

这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提出“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之后,围绕微短剧的首次“落子”。9月,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袂提出五大行动,共同打造微短剧的创新创优高地,短短一个月之后,上海广播电视台即拉开电视媒体布局微短剧的大幕。

异军突起,作为网络视听文艺样态的微短剧,正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新产品;以身入局,上海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微短剧+”形式,赋能千行百业,也开启了中国微短剧行业的又一新篇章。

 

30部微短剧上星

引领精品化迭代浪潮

 

竖屏时代到来,微短剧加速生长。精准对接观众碎片化、即时化的娱乐需求,微短剧可谓炙手可热。《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同比上涨267.65%,预计2027年将达1000亿元。

与此同时,行业呼吁,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持续破圈的微短剧亟需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今年8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在“全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指出,近两年来,微短剧行业生态日渐清朗,发展总体态势明显好转,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进入了转型迭代、提质升级的新阶段。

“由乱及治”,东方卫视在微短剧迭代升级的关键时刻,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迅速切入战场。

 

 

10月10日,两大行动正式官宣,开播进入倒计时——

东方卫视全新推出的国内首档短剧IP孵化真人秀节目《开播!短剧季》,将在黄金档播出,成为“探索微短剧综艺创制新模式”的行动成果。据介绍,节目探索“微短剧+综艺”创新模式,一站式打通微短剧IP选角、项目创投、项目展演、到微短剧孵化,实现“短剧上星”,为更多演员及幕后主创提供参与精品微短剧创制的机会。

此外,《开播!短剧季》还集结六大经典爆款IP,打造以经典剧集为基础的精品化短剧内容创制新方式,让经典作品在微短剧的舞台上再度焕发活力。

 

 

“品质东方·微剧场”则是“实施微短剧电视展播行动”的落地。自10月14日起,东方卫视计划展播来自腾讯、抖音等平台的约30部高品质微短剧作品,总时长达2000分钟,其中首批作品为12部。作为微短剧行业的创新探索者,“品质东方·微剧场”不仅关注内容质量的提升,还力求通过全新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拓展微短剧的传播影响力。

 

 

“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创作者大会指出,东方卫视“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落地有两大意义:

第一,这是加速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电视大屏播出之步伐。今年8月总局下发《关于丰富电视大屏内容》,要求逐步推动台网广泛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并通过项目扶持和表彰奖励引导台网加强联制联播。“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的落地,无疑是试水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的推荐展播机制。

 

 

第二,则是在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供给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微短剧大小屏融合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微短剧内容质量提升,并以“品质东方微剧场”为平台,努力打造全国微短剧创作高地。

 

发挥电视优势

加速媒体系统性变革

 

“大小屏”“横竖屏”的深度融合,获得行业的广泛关注。创作者大会上,东方卫视对“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另三大行动,展开了深入解读:

 

 

一是,“建立行业权威微短剧评价体系”行动,东方卫视将联合网络视听协会、播出平台和制作公司一起,建立一套微短剧行业权威评价体系,搭建“微短剧的品质榜”;

二是,“举办微短剧品质盛典暨行业高峰论坛”行动,即邀请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创制公司、播出平台、传统卫视等多方,以类似创作者大会的形式,共同探讨微短剧的发展方向;

三是,“推出首个微短剧创投大赛”行动,东方卫视将启动“创投蓝海”,为行业发掘更多有潜力、有想法、有艺术感召的微短剧新势力,为他们提供台网联动的表达平台。

 

 

由此,“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的全貌为外界所知——

从大小屏的互融互通,到线上线下的生态搭建,再到全产业链的精准布局,东方卫视对微短剧的野心可见一斑。不过,对东方卫视来说,在广电机构系统变革、加快转型发展的现阶段,加速切入微短剧赛道也是必然之选。

就在上个月底,上海广播电视台发布《改革行动方案》,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一重大改革命题迎来新征程。根据《改革行动方案》,在全面实施“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的核心战略的基础上,东方卫视将推动优质内容和品牌栏目,更加注重“百姓视角、共情呈现、人性张力、文明底色”的创作新追求。从这一背景看,对微短剧的全面业务布局,正是改革行动的题中之义。

 

 

进入微短剧战场的东方卫视,核心优势在于“四大长板”:一是大屏优势,电视具有内容和广告展映的观看优势,也是全家娱乐中心,在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之余,有助于提升吸引力和增加观看时长;二是拥有丰富的视频制作和技术优势,也有更加严格的审核标准,内容把关能力更强;三是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可以快速积累和拉新微短剧的用户;四是电视平台也有成熟的广告营销体系和客户基础,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投放服务。

行业普遍认为,以东方卫视为代表的广电机构加入微短剧赛道,不仅有助于推动内容创作的主流化、行业发展的精品化,也将进一步丰富主流媒体的内容形态,为广电机构在创新内容、拓宽受众面、拓展市场等方面提供更多新的机遇。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下,东方卫视与微短剧的美丽相拥,无疑将迎来双赢结果。

 

探索高质发展路径

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

 

聚微成光、汇聚东方的尝试,也为微短剧行业开辟更多可能。在创作者大会上,主管部门、平台、行业之间的联动碰撞精彩纷呈,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播出平台、制作机构的内容规划与类型布局。抖音表示,微短剧能给平台带来更多的用户时长和更多用户,抖音于今年推出“辰星计划”,为近3年力度之最,将有联合投资和联合出品两种模式;腾讯视频则拥有业内首个精品微短剧平台“十分剧场”,并将围绕烟火气、少年气、新鲜气展开细分多元的内容生产。

 

 

有拥抱大屏背景下,微短剧精品化创作的圆桌讨论。业内人士表示,微短剧与综艺的结合是“非常完美的婚姻”;而登陆大屏的微短剧,在前沿的4K技术运用上,或有更好的探索尝试。

还有微短剧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与多元化探讨。参会代表表示,大小屏联动下,微短剧或有内容导向、或有流量导向、或有品牌导向,这些商业功能为微短剧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也为微短剧商业模式提供更多可能。

 

 

正是在交流探讨中,东方卫视的微短剧之路更加明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在发言中表示,要坚持导向为魂,人民至上,从人民大众的伟大实践和多彩生活当中汲取营养;要有精品意识,追求卓越,以“叫好也叫座”为创作目标;要关注生态的构建,规范秩序,东方卫视要搭建强有力的产业链和生态圈;要注重科技赋能,培育创新,让微短剧的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共振呼应。

 

 

东方卫视也传达出“聚势赋能”的远景构想。在创作者大会上,东方卫视强调,要在共创优质作品、共建行业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微短剧+”的创新节目模式,挖掘微短剧赋能价值,推动微短剧与各地政府、企业、品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积极赋能千行百业,真正让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可以预料的是,入局者东方卫视,正加速拓展微短剧“小而美”的文化新样态,其内容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变现力也将持续增强。

 

来源|广电独家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