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县城”里的“大宝贝”, 上海广播电视台新春策划《我在县城找国宝》让“年味儿”更有“文化味”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专题表扬了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牵头,联合河北台、山西台、浙江台、安徽台、江西台、山东台、河南台、湖北台、陕西台共十家省级电视媒体共同推出的2025新春特别策划《我在县城找国宝》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称赞节目“云游”县域文化,让“年味儿”更有“文化味”,为“文化中国行”春节文化主题盛宴献上了一席风味十足的文化大餐。
《我在县城找国宝》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将镜头对准小县城的博物馆,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瑰宝及其背后的文物故事,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内容。这些小县城虽然在地理和规模上不如大城市,但它们却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节目以历史文脉为线索,梳理了最具代表性的县城博物馆里的国宝级文物,不仅展示了文物本身的历史价值,还探讨了文物所承载的地域文化记忆,进而揭示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1月25日至2月8日历时15天,五集微纪录片、十场融媒联动直播和博物讲堂、两期《中国考古报道》,以及若干个“抢先看”短视频,通过东方卫视和看看新闻Knews矩阵轮番登场,聚焦“小县城”里藏着的“大宝贝”,通过展示县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感悟中华文明的千年辉煌,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截至目前,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的支持下,相关融媒体产品和微博话题等在全网点击量近千万。
系统串联历史文脉 多元展现地域文化
《我在县城找国宝》以历史为经、地域为纬,按照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历史走向,精选14家县城博物馆的近百件文物珍宝,从远古到近现代、从北方到南方,有机整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发展面貌,将散落各地的历史瑰宝串联起来,系统映射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
在10场融媒联动直播中,远溯1100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的新石器时代,走访浙江金华浦阳江县的上山遗址,探寻到本系列里“最小”的国宝——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炭化稻米,揭开万年稻作文化的神秘面纱。近至600年前元青花的制作技艺,在江西高安世界首个元青花博物馆,发现全国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完整盖罐——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体现了元青花的巅峰水平和独特魅力。
作为北方文化的代表,山西陶寺遗址博物馆中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圭表仪器实物,铜铃是中国最早的金属乐器之一,它们既体现了古人对科学的追求和对礼乐的重视,也反映了北方文化的厚重感和传承性。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中的三足羊首铜尊的青铜铸造工艺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羊首的设计则体现了南方土著文化对自然的崇拜。南北文化的多元融合,成就了庄重浑厚、神秘浪漫的楚文化。
深度挖掘文物故事 创意凸显文化底蕴
整档融媒体特别节目将从文物到文化的故事讲述贯穿始终,多维解读每一件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将古老的文化遗产以生动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国宝回归历史”“让国宝融入县城”“让国宝走进当下”,使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瓜形金盏”一集中,制作团队依据历史画册,再现了宋代人宴饮的场景,并将瓜形金盏融入其中,直观展示了文物的历史用途。让国宝回归其对应的历史时代,不仅帮助观众了解文物的用途,更让观众理解“何以国宝”。
《我在县城找国宝》的一大特色就是走进“县城”。在“建鼓乐舞百戏图”一集中,摄制组前往滕州母祖山汉代采石场,在向观众呈现题材丰富的滕州画像石之后,结合鲁南地区的儒学文化、滕州县城的自然条件,揭示了滕州地区汉画像石发展兴盛的独特原因。
如何让文物进入观众的日常生活?在“波斯陶壶”一集中,制作团队将两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与现代“进口商品”做类比,让观众在现有认知中能够快速建立起与文物的情感联系,拉近二者的距离。
而融媒联动直播也充分展现了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陕西眉县博物馆的战国青铜扁壶,出土时仍装有战国时期的美酒,这一发现引发了观众对古代酿酒技术的好奇。山西陶寺遗址博物馆通过多媒体互动手段,复原了陶寺观象台的观测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抵达了历史长河的另一端。
“探宝+讲堂”创新提升文化专业普及
10场融媒联动直播均以“探宝”的形式开场,以悬念和探索引领全程,以“讲堂”的形式最后升华,引领观众亦步亦趋紧紧跟随,对于文物的认知从精美外在的观赏深入到文化内涵的思索和共鸣,为文化类节目的普及性传播提供了创新范本。
沉浸感打卡和游戏式探宝,使博物馆不仅成为知识的殿堂,也成为了年轻人的“探秘乐园”。大学生们作为“探宝主理人”,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走进县城博物馆,寻找那些被岁月洗礼的稀世珍宝,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邂逅。他们用镜头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像“探宝者”一样,在博物馆内寻找并深入挖掘文物的独特之处。
“博物讲堂”紧随“返乡探宝”,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帮助观众进入对文化遗产的深度鉴赏,提高文化节目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在陕西眉县博物馆,大学生现场询问战国青铜扁壶中酒液的发现过程,专家详细解答了考古检测的细节;在河北定州博物馆,副馆长现场讲解千年不烂的葡萄和掐丝镶嵌金辟邪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通过这些互动问答,年轻人与古文物之间的“对话”不仅生动有趣,还充满了情感和思考,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