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跨越4000公里的情谊!这场“双向奔赴”太动人

近日,东方卫视《潮童天下—雪域童年》项目组赴西藏日喀则森嘎村灾后重建现场与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以儿童的视角、青年人的脚步,讲述了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援建援教故事,展现沪藏协作下的深厚情谊与守望相助。与此同时,节目也记录了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来自西藏日喀则的学生们走出高原、来到上海,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城市研学之旅。

 

 

共筑家园:一砖一瓦托起重建希望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发生6.8级地震,森嘎村受灾严重,房屋大面积坍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上海建工第一时间响应援建号召,承担起森嘎村整村灾后重建的重任。

节目中,《潮童天下》项目组从上海出发,跨越4000多公里,走进正在重建的森嘎村。在临时安置点遇见两位当地小朋友——米玛卓玛与扎西巴。孩子们带领节目组走访安置区,与村民互动,讲述生活的变化。简单的话语中,是对家园回归的期盼与对未来的憧憬。

 

 

在重建现场,主持人金炜采访了项目经理甘澍和多位一线工程师。有人初到高原即遭遇严重高反,依旧坚守岗位;有人连续驻藏三年,把亲人照片贴在工作台前。重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126户居民整体搬迁入住,让村民在寒冬来临前住进温暖、安全的新家。

 

点亮课堂:援藏教师绘出多彩童年

 

在高原的另一端,《潮童天下—雪域童年》节目组走进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这所学校自2005年起便成为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的重要阵地。二十年来,一批批援藏教师将上海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入雪域高原,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下,逐步探索出一套兼容藏区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多维课堂体系。

节目中,主持人与当地学生组成“小记者团”,走进不同课堂,与援藏教师面对面交流,感受他们的教学智慧与人格魅力。

 

 

在数学兴趣课上,李德虎老师从中国传统图案切入,引导学生探索“对称美”;语文课上,黄旭老师通过讲述杨利伟飞天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科技梦想与家国情怀;思政课堂上,朱忠壹老师带领学生备战创新大赛,以引导与鼓励唤起创造与自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一大亮点,包遵锋老师设计的一堂“人际沟通”心理课中,孩子们通过游戏和表达,学习如何倾听与交流,在互动中打开心扉,提升自我认知。

 

 

节目还特别聚焦援藏教师的“传帮带”模式。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每位援藏教师都与当地教师结成对子,通过共同备课、协同授课等方式,推动当地教师成长。

 

双向奔赴:研学之旅见证教育情谊

 

《潮童天下—雪域童年》节目还记录了一段温暖而特别的“反向之旅”——来自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定日县第二中学、萨迦中学和拉孜中学的30名藏族师生,走出高原,踏上了为期一周的上海城市研学之行。孩子们循着历史脉络,触摸文化脉动,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眼睛打开视野,在交流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研学之旅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开启。学生们首先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随后走进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从石库门的烟火旧影到陆家嘴的摩天楼群,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在百年沧桑中的沸腾成长。

文化体验同样丰富多元。在东方明珠塔俯瞰城市天际线、搭乘浦江游轮夜赏魔都灯火、参观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乒乓博物馆,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跃升,也领略了中华传统与当代表达的交汇之美。

 

 

艺术与传媒体验为旅程增添了色彩。学生们走进上海马戏城和上海木偶剧团,感受表演艺术的魅力;参观上海广播电视台时,他们不仅深入演播厅实景,还作为小嘉宾参与了《潮童天下》的节目录制,更在一堂特别的AI创作课上,尝试用科技表达创意,用声音、画面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重建森嘎村的坚实足迹到高原课堂的书声琅琅、再到孩子们在上海研学播种梦想,《潮童天下—雪域童年》特别节目用儿童视角与人文镜头,记录了一场跨越山川的携手同行,也讲述了一段民族团结、教育筑梦的真实故事。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