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上海交通广播的“八一”约定:11年接力守护永不褪色的记忆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上海这座有爱的都市里,每年,都有一支温暖的队伍踏上致敬英雄的征程。自2015年起,上海交通广播《1057大家帮》节目发起“小手拉大手——八一关爱老兵”公益活动,带着青少年探访老兵爷爷,不仅为老兵送去关心关怀,更在无数青少年心中深植下红色基因的种子。这份敬意与传承已坚守十年。

 

今年,是这项公益活动的第11个年头,这场温暖的爱心接力仍在继续。今天,上海交通广播的主持人带领10路小分队共同开启新一程温暖之旅——

 

94岁的王建文爷爷曾冒死接通战场电话线,从渡江战役打到抗美援朝,他说“每块砖下都有烈士的血”;94岁的李明生爷爷虽言语不便,但听到《志愿军军歌》立刻挺直腰板合唱,歌声比孩子们还响亮;93岁的陈宗堂爷爷回忆在朝鲜坑道里啃沾土馒头的年夜饭,美军轰炸机呼啸声犹在耳边;93岁的姚志文爷爷至今能精准复述当年观测敌军坐标的细节,泛黄照片里的炮火在他指间重现……

 

 

这些颤抖却有力的声音,是历史最生动的教科书,“1057大家帮”将持续不断传递这份跨越时空的敬意。

 

“我不记得生日,我就写八•一”

 

 

今天是抗战老兵武凤文的百岁生日。去年八一建军节,上海交通广播 “1057大家帮——小手拉大手” 关爱老兵活动现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与武爷爷拉钩相约:“武爷爷,明年您100岁生日,我们还来!” 

 

一年后的今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孩子们如约而至。建军节的荣光、百岁寿辰的喜悦与抗战胜利纪念的庄严,在这个夏日的敬老院里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卷。三个重要时刻的完美重合,给这个生日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1943年,一个17岁的农村少年在参军登记表“生日”一栏坚定写下:8月1日。“那时候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谁记得生日?”武爷爷总这么解释,但背后则是一个普通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满腔赤诚。

 

 

现场的蛋糕,是小志愿者们得知爷爷的生日后特地定做的。上面的“八一”军旗,在烛光里微微发亮,旁边簇拥着孩子们执意要加的寿桃。鲜奶油与糖霜堆叠出的甜蜜与柔软,无声地诉说着今日的和平与丰足。这香甜的气息,轻盈地覆盖了历史记忆深处那口行军锅里翻腾的、用以充饥的苦涩野菜汤的味道。

 

这场生日会没有豪华布置,孩子们郑重举起小手,整齐的少先队礼是现场最耀眼的装饰。

 

去年孩子们离开时,武爷爷坚持让护工推着轮椅送到大门口,直到车队拐弯还在挥手;而今年,孩子们特意把合影打印出来,在背面空白处写下满满的签名和祝福:“武爷爷,101岁再见!”  

 

 

《中国抗日战争史》中说:“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凤文爷爷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这个特殊的“八一生日”,不仅是一场百岁老人的生命庆典、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播与传承。

 

当生日歌遇上嘹亮军歌,当红领巾遇见军功章,这场跨越100年的“八一之约”表明:有些生日从不需要蜡烛证明,一个人把自己活成历史的注脚,就是最隆重的庆典。  

 

十年坚守,用行动致敬英雄

 

2015年8月1日,上海交通广播的主持人、编辑、记者们,带领首批近百名志愿者,顶着酷暑走进8位老兵家中。陈毅市长的警卫员朱立功老人看到孩子们时欣慰的笑容、朱振纲爷爷忆及牺牲战友时湿润的眼眶、傅荣香爷爷身着戎装佩戴军功章的挺拔身影,至今铭刻在参与者心中。

 

 

十年间,活动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慰问11位老兵,2017年联动武警部队举办观影活动,2023年首次带领老兵与青少年走进军营,2024年更升级为一周系列红色教育体验。

 

 

十年间,活动累计慰问老兵逾100位,汇聚志愿者近1500人次。从稚龄孩童到莘莘学子,从退伍军人到各界爱心人士,越来越多人投身这场温暖的公益接力。

[ 返回 ]